集团网站

香港卫视集团网站

一个艺术家的良心

来源: 更新时间:2015-09-02

——画家张青葆创作《新四军骑兵团》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铁的新四军》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规模宏大,许多优秀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华海峡两岸书画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张青葆的《新四军骑兵团》作为其中的一幅力作,在参展观众和新四军后代中反响热烈,得到广泛好评。
      张青葆是一位热爱公益事业,富有爱国情怀和创作激情的国画家,2014年1月25日和2014年7月19日,张青葆在北京两次举办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奔马图展示会。之后不久,我们得知张青葆又要创作大幅中国画《新四军骑兵团》,便对他的创作过程进行了跟踪记录和采访。

△ 画家张青葆参加《铁的新四军》画展开幕式

      △ 展会上的《新四军骑兵团》

 

学习英雄精神,运筹雄伟画卷

      谈及这幅画的由来,张青葆庆幸于一个机缘。去年7月19日,张青葆在北京举办“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百骏图展示会”,有与会的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同志见他长于画马,便热情地向他介绍了新四军骑兵团,并邀请他参加2015年在北京举办的新四军画展。
      张青葆青少年时期有近廿年的人物画经历,步入中年后又专攻画马二十多年,他无疑是创作这幅画的合适人选。
      为了让他更深入地了解新四军骑兵团,新四军研究会同志特意向张青葆赠送了有关新四军骑兵团和一些新四军老前辈的回忆录及纪念文集。
      在创作前,张青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新四军骑兵团》等书籍进行了潜心学习和研究。通过反复研读这些资料,他对新四军骑兵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该幅作品的《创作体会》中,张青葆这样写道:“骑兵团官兵的事迹,骑兵团战士和军马的生死情感,都深深地打动着我,老一代革命前辈的回忆录,也常常感动我,使我热泪盈眶,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激励和影响着我。”
      2014年底,张青葆应邀参加了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暨华中根据地淮北四师分会在北京举办的年会,有幸接触到一些新四军老前辈及新四军后代。年会上浓浓的革命情谊,也熏陶和感染着他。

△ 创作原始小草图之一

△ 创作中的张青葆

△ 草图局部

 

反复修改探索,塑造抗日群英

      在思想、生活、技巧的方方面面经过了数月的酝酿,2015年元月初,张青葆开始进入“新四军骑兵团”的创作,前后画过多种构图,最后由新四军研究会同志确定,创作一幅骑兵团冲锋陷阵,与日寇正面作战的作品。
      在设计、构思过程中,张青葆遇到了许多障碍,尤其是在确定创作手法时。大写意的手法、浓重的西式明暗的手法、工整艳丽的工笔重彩手法,他都设计和探索过,但好像都不太适合这一题材。最后他采用了中西合璧、兼工带写的手法,以轻快持重的线,配以透明清爽的墨色,使画面更有节奏感和速度感,从而使战士与战马更有冲击力,富于阳刚之气。
      为了表现人民战争的壮阔气势,张青葆采用了宽银幕般的全景式构图,地平线以下三分之二的画面,都是“铁的新四军”骑兵,他们犹如滚滚洪流,压向敌人。战马的动态没有做自然主义的摹写,而是采用了大胆夸张的手法——以跨越式动作腾空而起。这种流线性的动势,更符合人们对奔马的视觉印象。战士和战马的主体部分采用了大面积的灰色调,以表现战争年代的艰苦氛围,而以硝烟中的火光做衬托,形成冷暖对比,使画面生机勃勃。远方升腾而起的硝烟,烘托出了红旗的鲜艳,使画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 新四军骑兵团 216cm*619cm

△ 作品局部

△ 作品局部

△ 为了保证画面的完整效果,大画的标题字张青葆耗时三天,练写了100多遍

 

艰苦创作数月,彰显爱国情怀

      作品展出后,新四军后代、领导、专家及各界人士对这幅画反应热烈,并给作品以高度评价,称这幅画在思想上和技巧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许多人在画前长时间驻足观赏,并与画家合影,请画家签名留念。几位老画家则坦陈,建国以来能这样有力地表现骑兵部队正面作战的国画作品是不多见的。
      观众普遍反映这幅画画得有真情实感,很有激情。那么,他的激情是怎么来的呢?
      张青葆说:“这激情来自良心,我一直对为抗日捐躯的烈士和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充满崇敬,心怀感恩。我是怀着对新四军的爱、对日本侵略者的恨来创作这幅画的。我以为,一个民族,总要有人能担当,担当就意味着付出,甚至牺牲。日本鬼子来了,许多人去躲、去藏,这个时候,新四军和全国的抗日部队挺身而出,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没有他们,还有我们今天的中国吗?”
 

△ 与作者合影留念的老新四军战士 

△ 老新四军战士在《新四军骑兵团》画作前驻足欣赏 

△ 老新四军战士与作者合影留念 

△ 邀请作者签名留念的与会观众 

△ 画家张青葆向在华外国留学生介绍作品 

△ 展览会上,有小朋友在画作前临摹
(本图为摄影家赵新昌作品《昨天•今天•明天》)

      图/赵新昌  张林刚    文/王溪田